掃描下載委員履職APP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政協工作 > 社情民意

關于開展中小學教室空氣消毒裝置安裝工作的建議

來源:區政協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2-05-30


渝北區政協委員,區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主任、主任技師羅淼反映:新冠疫情以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各學校管理層非常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防護、發熱排查和環境消毒工作,落實、管理執行比較到位,迄今為止沒有出現學生在學校范圍內引發新冠病毒感染的情況,值得肯定,但仍需高度重視、常態化加強監管、改進管理和執行手段。為此,本社情民意信息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就“學校教室空氣消毒”這一問題作一情況梳理并做相應建議上報,供黨和政府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學、幼兒園校園交叉感染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幾率大。通過空氣傳播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傳播快、發病率高。最常見的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季節性流感病毒(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結核等,嚴重影響或威脅青少年兒童健康和學習。廣大的中小學、幼兒園校園,是人群密度極高的場所,班級學生人數較多(4060/),在同一環境空間學習、生活時間較長,交叉感染的幾率很大。

(二)在校學生個人防護的自覺性、依從性相對不高。相對于成人,在校學生,尤其是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在個人防護的意識自覺和依從性上較差,自覺洗手、口罩佩戴等環節上監管難度很大;學生個體間安全接觸的自覺管理能力有限,密切接觸頻繁。通過標準的個人防護達到有效切斷傳播途徑,從而預防感染的效果有限,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學校學生人群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管控的最大客觀難點。同時,應當高度重視的是學生群體的學習和生活并不僅僅局限于校內,每日這種“入校(帶入病原體)—出校(接觸并暴露于外界環境)”潮汐式流動模式,使校園極易成為交叉傳播并感染的場所。

(二)廣大學校采用的消毒方式,頻率有限、執行費時費力。調研顯示,目前校園空氣消毒基本使用含氯消毒制劑(即:溶于水中產生次氯酸的一類消毒劑統稱,如84消毒液、含氯漂白粉、含氯泡騰片等),經溶解和稀釋達到一定有效氯濃度進行空氣和環境噴霧消毒,這種傳統的化學消毒方式,在醫院、環境敞開的公共場所地面及物表消毒時使用較為普遍。但應用在校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費時、費力,每日一次(如放學后),頻率較低,難以達到持續性環境消毒的作用;其次,含氯制劑會損傷皮膚和粘膜,對人體尤其是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次,長期使用含氯制劑,其一定的腐蝕作用會損傷校園內的教學和生活設施。

(三)校舍內、教室內空氣循環不佳,換氣方式單一,加大交叉傳染的風險。校園內,特別是學生長時間共處的教室,普遍缺少新風換氣裝置,教室的通風換氣主要依靠開窗戶、開門來實現。春夏季節相對較好,一旦進入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后,教室門窗長時間關閉,空氣流動大大降低,僅靠間隔2小時左右的定時開窗、開門來實現空氣循環,這種方式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風險較大。

二、相關建議

 (一)逐步推開校園教室空氣消毒裝置的配備和安裝,提升環境空氣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學校內的空氣消毒裝置,宜采用移動式的或壁掛式的臭氧型空氣消毒、等離子空氣消毒方式。紫外空氣消毒因紫外線對人體的損傷而不太適宜學校場景。建議對正在使用的校園教室、教師辦公場所,根據財力安排,逐步推開空氣消毒裝置的安裝和使用。但無論是臭氧型空氣消毒還是等離子空氣消毒,相對于含氯消毒液噴霧消毒更加綠色環保,并非絕對無害,仍需配合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方可達到最佳效能(如運行時段的設置、頻率等)。

(二)綜合考慮環境對象消毒的最優方案,優化流程、節約成本,最大限度獲得成效??諝庀緳C并不是萬能的消毒裝置,適用于教室、辦公室等空氣消毒場景,但其它區域和點位,如衛生間、食堂操作間及就餐區臺面地面、各種教具(如教學工具、模型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進行一如既往的消毒工作,采取最科學合理的方式取得綜合消毒工作成效。

(三)將校舍消毒、衛生裝備內容納入校舍建設的規劃和標準,使學校的硬件配套更加完整。建議由市教委牽頭,財政、各學校充分論證學校校舍建設和技裝配備的標準,根據《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規范》(GB37487-2019)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結合其它先進城市,如上海市2021年出臺的團體標準《學校室內空氣凈化消毒衛生要求》等經驗,將空氣消毒裝置、新風系統、適合校園學生使用的洗手裝置等衛生消毒相關內容納入老校舍改建、新校區規劃和建設內容,保障在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衛生安全。

 


== 附件下載==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水,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国产二区在线视频视频视频,久久人人97国产精品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