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我市重車過橋監管的建議
民革渝北區金山支部黨員、重慶市政協辦公廳三級主任科員李珍反映:目前重慶已建和在建橋梁已達1.4萬座,僅主城區就有跨江特大橋41座。隨著建成時間不斷延長,橋梁自身質量、承重能力都在發生變化,加之當前重車過橋數量逐步增多、監管難度大,對橋梁的損壞不可逆,給社會安全帶來潛在隱患。重慶近幾年發生的嘉華大橋G匝道橋被盾構機頭砸壞、內環快速路西環立交匝道橋被大型鐵件砸壞、內環快速路楊公橋主線橋被壓斷等事故,造成很大經濟損失,亟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法律法規層面
(一)執法依據不足。由于公路與城市道路分屬于不同法律體系,公路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不能適用于城市道路橋梁的管理?,F行的《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只明確了城市函橋的建立及維護,對重車損壞城市道路橋梁安全監管方面的法規空白,對違規行為更無處罰依據。
(二)處罰力度不對稱。公路及公路橋梁的超限治理相關法規對與治超相關的標準進行了細化明確,但在城市道路及城市橋梁超限運輸監管方面確實空白。目前社會單位超限運輸多頭申報、多頭審批,既超限車輛在一次運輸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會同時涉及通行公路、高速路和城市道路,就需要到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高速管理部門、城管部門和交警部門分別申請超限運輸車輛通行。目前交通運輸管理和高速管理部門審批執行較好,但在城市道路上,由于沒有檢查站和卡口,超限車輛進入城市道路后,除了極少運載不可解體物品的超限運輸車外,大多數普通貨運車輛沒有申請辦理超限運輸審批。
(三)違法成本低。當前在法規執行中,因超限運輸申報審批涉及部門多、時間長、手續復雜、申報收費高于違法成本等原因,多數運輸單位選擇寧可違規偷運受罰,也不走正常申報流程。
二、體制機制層面
(一)治理手段單一,部門之間協調不力。由于法律法規賦予的管理手段有限,又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導致相關管理部門“各自為政”,管理工作隨意性大,不能形成跨區域、跨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如公安交警部門只負責超載車輛、非法上路行駛和非法改裝車輛等危及交通安全的處罰,導致管理被動。
(二)未形成長效機制。由于執法隊伍不穩定、執法力度低,且相關部門主要采取突擊治理手段,難以保持治理效果。
三、監管技術層面。
(一)科技手段落后。在“技防”上,目前只有部分大橋完成了信息采集收集的硬件建設,如視頻監控、自動稱重設備、橋梁健康檢測等?,F城管系統管理的38座城市跨江特大橋中,已安裝監測系統的橋梁有只有16座,覆蓋率僅42%。絕大多數特大型跨江大橋目前均未安裝稱重設備及動態在線監控系統,影響橋梁管控的實際效果。
(二)存在信息孤島。相關部門及各區域之間難以達到數據資源完全或部分共享,影響信息共享整合、處理分析,結果指導管理執法的效果。數據庫系統,信息編碼規則,業務流程等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而在對重車的管理上,任何兩個部門之間對于該重車信息的溝通不暢都有可能造成監管上的疏忽。
四、加強我市重車過橋監管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提升依法監管實效
1. 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由城管和公安牽頭負責起草工作,相關部門配合,修訂完善《重慶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中重車過橋管理規定部分。明確利益相關者的連帶責任、細化行政處罰規定、授權綜合執法、明確信息通報與協查移送等規定。修訂完善《重慶市城市大橋管理辦法》,細化對重車過橋的禁止性規定,增加相應處罰條款,增加重車過橋管理相關設備,設置橋梁前端重車勸返點、卸貨點,建分流道明確大橋安全保護區范圍等??商剿鲗嵭谐匏緳C累計扣分制,將違法超限運輸列為重要交通違章內容。加大違規處罰力度,加重違法成本,減少目前存在的寧可違規交罰金,不愿申報交費的現象。
2. 進一步規范審批流程。在超限車輛運行審批過程中,實行全過程的“預約審批服務”,即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打破公路、高速路、城市道路和交警管理部門分塊審批的模式,將超限車輛從出發起點到終點所涉及的審核、路線查勘、所涉橋梁荷載驗算、交警部門路線審查等流程前置,通過各部門按照行駛路線提前介入,協調統一,一次辦理。
(二)優化體制機制,提升部門監管質效
1. 建立聯動管理機制。厘清公安、交通、城管、市場監管、質檢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形成跨區域、跨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對各部門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和目標考核。
2. 落實各級政府責任。設置相應的重車治理工作領導機構,把本行政區域內相關企業的重車全部劃分網格,按照屬地管理和系統監管的原則,以及職責分工,將工作任務逐項分解,形成責任網絡體系,責權明確,人事對應。
3. 建立應急預案。針對重車沖關、重車過橋損毀橋梁等緊急情況,建立各部門協同應急處置預案。借助公安交警指揮中心對緊急突發事件下達交辦、協辦指令后進行任務分解,相應執法隊伍接到緊急突發事件工作指令后,立即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三)加大技術投入,提升信息化監管效能
由市政部門牽頭,充分利用我市現有的先進大數據系統,打通數據壁壘,整合相關信息,打造重車過橋信息化管理系統。
1. 建立重車過橋路徑分析系統。包括信息共享、信息互通,實時展現橋梁動態,綜合車輛信息與橋梁信息,自動分析判斷重車過橋路徑,顯示橋梁管理單位信息和所需辦理行政審批手續的信息。
2. 建立全面治超監控網絡。加強堵源頭監控設施、節點監控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統一的道路、橋梁治超監控網絡。
3. 建立非現場執法系統。包括非現場執法監察信息系統,跨部門、跨地區的重車案件移送辦理系統,執法處罰系統等。
4. 形成主城區橋梁重車限值地圖。通過對重慶市主城區獨立大橋、封閉路段及立交匝道等橋梁容許通過的車輛重量進行逐一確認,并將其落地到重慶市主城區道路網絡上,形成重慶市主城區橋梁重車限值首版地圖。并根據橋梁評估確定的車輛重量限值對橋梁重車限值地圖實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