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減輕教師負擔的政策擴大到高校的建議
渝北區政協委員、民盟重慶市委特約信息員、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吳伯柱反映: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意見),多地出臺教師減負清單,如廣西要求不得強制攤派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浙江實行職稱評審“一鍵生成”,山東青島堅持每周二、周四為“無會日”等等。
一、存在問題
1.減負政策沒有覆蓋高校教師
高校教師經常申報項目,都做評估材料,各種教師競賽、技能競賽,還要搞雙創,做科研,發文章等等,學校創示范、骨干、優質校、雙高……從來就沒有停過,教學反而成了副業,尤其職業教育。
2.減負清單沒細化不明確
以《江西省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十八條措施》為例,《意見》總共20條,除去“進一步提高認識”3條總則,剩下具體內容17條,江西省18條措施與《意見》的17條高度相似,并沒有細化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清單。再以“貴州省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清單”為例,表面很具體了,比如“8.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學習、競賽活動,9.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種宣傳、教育活動”等等,既然是學習和教育,怎么“與教育教學無關”,實質不明確。
3.重負擔產生差效果
如果繁重的負擔能把學生教育好也就罷了,但是現在教育表面上碩果碩碩,實際上學生創造力越來越差,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跳樓現象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連生存生命都不能保障,更不提教育質量了。英國雜志《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于自殺。
教師負擔過重的根源是職稱評定條例,只要把評職條件改為重教學次科研,教師負擔自然而然減輕了。
二、建議對策
1.將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的政策擴大到高校
參照《意見》,制定《減輕高校教師負擔,營造教育教學安靜環境的意見》,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比如整合質量診斷與改進、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課程資源建設、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等平臺,明確哪些項目、競賽、課題等可以進學校,明確評估項目和頻次等等。
2.細化明確減輕教師負擔的清單
明確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的總量和頻次,明確哪些社會事務可以進校園和次數,明確數據采集內容和次數,明確抽調借用教師的人次。盡快讓學校安靜下來,讓教師的心平靜下來,教育環境好起來。
3.盡快清理當前學校教育環境
根據《意見》,對當前督查、檢查、評比、考核進行清理,立即停止不規范的社會事務進校園,立即規范精簡相關報表填寫工作,總之把《意見》立即落實,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為教師安心、靜心、舒心從教創造更加良好環境,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上。